垃圾填埋场防渗膜破损会直接导致渗滤液泄漏污染,想要从源头解决问题,先找准这 6 大核心原因,针对性预防更高效!
一、地基处理不彻底
地基残留石块、混凝土块等尖锐物(直径>5cm)未清理,填埋后硬物在重力作用下刺穿膜材,形成孔洞。地基压实度<90% 时,膜材破损率增加 40%,尤其边坡与池底衔接处,虚土沉降会导致膜材局部受力过大。
二、焊接质量不达标
焊缝虚焊、漏焊或过焊(温度过高烧焦膜材),使接缝成为薄弱点。双轨焊缝未做真空检测(负压<25kPa),运行中渗滤液沿缝隙渗透扩大,形成长条形破损。数据显示,30% 的破损源于焊接缺陷。
三、材料选型不合理
选用厚度<1.5mm 的 HDPE 膜(标准应≥1.5mm),抗穿刺能力不足;耐候性差(抗氧剂含量<2%),暴晒 6 个月后拉伸强度保留率<80%,膜材变脆开裂;复合膜剥离强度<3N/cm,复合层分离失去保护。
四、铺设操作不规范
膜材拖拽过地面产生深度>0.2mm 的划痕,后期扩展为裂缝;边坡膜材未顺坡铺设,强行拉伸导致局部张力过大,形成横向撕裂。铺设时未清理的杂物也会直接磨损膜材。
五、运营期机械损伤
重型机械(重量>10t)直接在膜材上碾压,或转弯时履带剐蹭,造成大面积撕裂;钢管、石块掉落砸击膜材,形成直径>10cm 破洞;设备安装未垫缓冲垫,金属支架压溃膜材。
六、长期荷载与环境影响
垃圾压实度不均(差异>10%),沉降差>50cm 时膜材被拉伸撕裂;大件垃圾未破碎形成局部高荷载(>50kPa),导致膜材鼓包破裂。强酸碱渗滤液(pH<4 或>9)腐蚀、冻融循环(-10℃以下)和微生物侵蚀,也会缓慢破坏膜材结构。
垃圾填埋场防渗膜破损多由前期隐患和后期不当操作共同导致。施工中强化地基清理和焊接检测,运营期规范机械作业,选择达标材料,能大幅降低破损风险。若发现破损,需 24 小时内用同材质膜材规范修补,补丁面积比破损大 20cm×20cm 以上。
